1. <object id="j0y0w"><kbd id="j0y0w"></kbd></object>
    2. <center id="j0y0w"><td id="j0y0w"><nobr id="j0y0w"></nobr></td></center>

        <dd id="j0y0w"></dd>
        首頁 >> 服務與交流 >> 草根服務 >> 正文

        水稻分蘗期該如何管理?

        2017-05-16 11:25:54 來源: 作者: 編輯:管理員 點擊:

        201705161232197e5f9.jpg

        水稻的產量構成——每畝有效穗數、每穗粒數、結實率和千粒重四大要素構成。水稻分蘗期是確定有效分蘗的關鍵時期,是獲得高產的基礎。管理技術要點可以概括成兩個字:“促”“控”,前期“促”分蘗早生快發,增加有效穗,后期“控”制無效蘗,提高成穗率,為豐產打下基礎。

        早施、適施分蘗肥

        在返青至分蘗期間施用的分蘗肥規律:

        一是要早,一般是在插后3~7天完成,為促進早分蘗,是成穗率提高;

        二是要適量,對較好的田一般畝施硫酸銨7.5~10公斤或尿素4~5公斤,瘦田畝施硫酸銨10~12.5公斤或尿素5~6公斤。長勢好的地方少施,長勢差的地方多施。這樣全田長勢才能達到基本一致。

        水稻進入分蘗期后,生長速度增快,如果偏遲施用分蘗肥,用量又偏多,會導致大量無效蘗增加、葉片披露、過早封行,因透光通風差,使得莖葉柔軟。品種的抗倒能力是水稻植株基部節間的生長情況所決定的,而分蘗期正是生長的最佳時期。在分蘗盛期氮肥過多,導致植株基部節間過長,莖稈壁變薄,植株高度增加,降低了抗倒力,抽穗以后遇雨又刮大風,往往易造成倒伏。施肥后,田間要保有水層,不能排水,自然落干后灌水。

        6363053562142300005244659.jpg

        科學管水、淺水勤灌、適當曬田

        移栽成活期應保持田間水層3-4厘米,使田間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保溫、保濕環境,促進新根發生、迅速返青活棵。返青后,秧苗進入分蘗期,應進行淺水灌溉,一般保持2-3厘米水層。當水稻分蘗達到預計產量要求的分蘗數量時,要排水曬田。曬田對土壤養分有先抑制、后促進的作用。對控制水稻群體、促進水稻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,培育大穗多粒有較好的作用。曬田一般掌握膠泥田、低洼田、過肥田重曬。沙質田、瘦田輕曬。一般曬到田面開小裂,腳踏不下陷,葉色褪淡,葉片直立為止。這樣可控制無效分蘗的產生,增強抗倒伏和抗病蟲害的能力。

        201705151419307344b.jpg


        病蟲害防治

        主要病害有葉瘟和紋枯病。

        葉瘟的防治。在葉瘟初發期,畝用75%三環唑30克或40%富士一號乳油100毫升,加水40-50公斤均勻噴霧。

        紋枯病的防治。在分蘗末期,當發病率達5%以上時每畝用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5克或2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加水40-50公斤噴霧,重點噴水稻的中下部葉片。


          1. <object id="j0y0w"><kbd id="j0y0w"></kbd></object>
          2. <center id="j0y0w"><td id="j0y0w"><nobr id="j0y0w"></nobr></td></center>

              <dd id="j0y0w"></dd>
              国产做a爱一级毛片久久